日本雜誌Low Beatクロノグラフ大全 分享 - 手錶
By Lily
at 2022-07-20T21:49
at 2022-07-20T21:49
Table of Contents
今天跟大家分享一本日本的鐘錶雜誌所出的計時機芯特輯
https://i.imgur.com/5MV9knp.jpg
Low Beat 是一本以古董腕錶為主軸的日本雜誌,半年出刊一次,每次有一個主要的主題,但
也有一個主題分了好幾期才出完的
這次的計時機芯特輯就是將過去分散在不同其中的內容合併,外加後來才出的自動計時機芯
內容而成
https://i.imgur.com/6THmtBP.jpg
(powerwatch.jp)
為了尊重雜誌的智慧財產權,我就不自己翻拍書中的內容,文章中的內頁圖片都是雜誌社自
己公開在網路上的資源
https://i.imgur.com/GoIvnBL.jpg
(Powerwatch.jp)
有買過這類攻略或是介紹書的人大概知道,日本人在出這種書真的非常用心,除了圖文並茂
、圖片精美之外,還會有很多自製的說明圖或是表格
在這本書也不例外,光是在一開始介紹計時機構的章節就詳細的不得了,幾乎將所有零件都
一一詳解功能
雖然是日文書,但老實說只看圖都很值得
https://i.imgur.com/xgtcGvP.jpg
(Powerwatch.jp)
一些計時控一定要知道的知識如垂直、水平離合,或是導柱輪的使用與否。在書中的篇章都
有詳細的解說,同時也比較了很多經典計時機芯的設計與佈局
大部分人看到手動計時機芯的感受應該是被機構的複雜度給驚艷到,接著在看了越來越多的
計時機芯之後會開始覺得大部分的計時機芯都大同小異,主要的看點就那幾個,有沒有導柱
輪等等
然而在本書中獎所有的機芯一字排開之後,才會發現其實各家廠牌的機芯佈局差異比想像中
的大
為了解決類似的問題,其實各家的巧思也都不太一樣,在離合或是啟動等關鍵機構上的抉擇
也再再顯現出設計理念的不同,因而展現出計時機芯的多樣面貌
https://i.imgur.com/pPRH5T7.jpg
(Powerwatch.jp)
最後是計時機芯邁向自動上鍊的技術突破,編輯部其實相當看重這個突破,給了自己一章的
篇幅,也是在1969年的這個時候,日本也在計時機芯的世界中展露頭角,搭上了技術領先的
列車,因為自己也有一顆seiko的自動計時錶,其實看到這邊也是相當感動
https://i.imgur.com/EqElyGP.jpg
(Powerwatch.jp)
從今天回過頭來看,其實計時機芯的技術成熟相當的早,或許與鐘錶技術的整體發展相比不
算什麼,但是主流的腕錶用手動計時機芯在1930年代就大致成熟了,接著在40、50年代來到
技術與產量的高峰,50年代後期和60年代開始轉向結構簡化與方便量產的方向,隨後迎來自
動上鍊的時代,距離今天都是至少半個世紀以前的事了,今天看來複雜的機械結構產生的機
能美依然令人讚嘆,也很難想像在二戰前夕機械機芯的技術力就已經到這樣的高度了
https://i.imgur.com/8OeSKDZ.jpg
(Powerwatch.jp)
我還記得一開始研究計時機芯的時候,分辨這是哪家的的計時機芯用的方法竟然是從固定計
時秒輪與分輪的橋版形狀去做判斷,當然是相當粗略,如今有了這本書,大家都能對計時機
芯有更深入的了解
這本書其實6月底才剛出版,還算很新,只是我從出版前就發現有這本書的消息並持續關注,
在這裏分享給大家,也希望大家喜歡
--
https://i.imgur.com/5MV9knp.jpg
Low Beat 是一本以古董腕錶為主軸的日本雜誌,半年出刊一次,每次有一個主要的主題,但
也有一個主題分了好幾期才出完的
這次的計時機芯特輯就是將過去分散在不同其中的內容合併,外加後來才出的自動計時機芯
內容而成
https://i.imgur.com/6THmtBP.jpg
(powerwatch.jp)
為了尊重雜誌的智慧財產權,我就不自己翻拍書中的內容,文章中的內頁圖片都是雜誌社自
己公開在網路上的資源
https://i.imgur.com/GoIvnBL.jpg
(Powerwatch.jp)
有買過這類攻略或是介紹書的人大概知道,日本人在出這種書真的非常用心,除了圖文並茂
、圖片精美之外,還會有很多自製的說明圖或是表格
在這本書也不例外,光是在一開始介紹計時機構的章節就詳細的不得了,幾乎將所有零件都
一一詳解功能
雖然是日文書,但老實說只看圖都很值得
https://i.imgur.com/xgtcGvP.jpg
(Powerwatch.jp)
一些計時控一定要知道的知識如垂直、水平離合,或是導柱輪的使用與否。在書中的篇章都
有詳細的解說,同時也比較了很多經典計時機芯的設計與佈局
大部分人看到手動計時機芯的感受應該是被機構的複雜度給驚艷到,接著在看了越來越多的
計時機芯之後會開始覺得大部分的計時機芯都大同小異,主要的看點就那幾個,有沒有導柱
輪等等
然而在本書中獎所有的機芯一字排開之後,才會發現其實各家廠牌的機芯佈局差異比想像中
的大
為了解決類似的問題,其實各家的巧思也都不太一樣,在離合或是啟動等關鍵機構上的抉擇
也再再顯現出設計理念的不同,因而展現出計時機芯的多樣面貌
https://i.imgur.com/pPRH5T7.jpg
(Powerwatch.jp)
最後是計時機芯邁向自動上鍊的技術突破,編輯部其實相當看重這個突破,給了自己一章的
篇幅,也是在1969年的這個時候,日本也在計時機芯的世界中展露頭角,搭上了技術領先的
列車,因為自己也有一顆seiko的自動計時錶,其實看到這邊也是相當感動
https://i.imgur.com/EqElyGP.jpg
(Powerwatch.jp)
從今天回過頭來看,其實計時機芯的技術成熟相當的早,或許與鐘錶技術的整體發展相比不
算什麼,但是主流的腕錶用手動計時機芯在1930年代就大致成熟了,接著在40、50年代來到
技術與產量的高峰,50年代後期和60年代開始轉向結構簡化與方便量產的方向,隨後迎來自
動上鍊的時代,距離今天都是至少半個世紀以前的事了,今天看來複雜的機械結構產生的機
能美依然令人讚嘆,也很難想像在二戰前夕機械機芯的技術力就已經到這樣的高度了
https://i.imgur.com/8OeSKDZ.jpg
(Powerwatch.jp)
我還記得一開始研究計時機芯的時候,分辨這是哪家的的計時機芯用的方法竟然是從固定計
時秒輪與分輪的橋版形狀去做判斷,當然是相當粗略,如今有了這本書,大家都能對計時機
芯有更深入的了解
這本書其實6月底才剛出版,還算很新,只是我從出版前就發現有這本書的消息並持續關注,
在這裏分享給大家,也希望大家喜歡
--
Tags:
手錶
All Comments
By Jake
at 2022-07-19T17:16
at 2022-07-19T17:16
By Skylar DavisLinda
at 2022-07-21T23:49
at 2022-07-21T23:49
By Kumar
at 2022-07-19T17:16
at 2022-07-19T17:16
By Jake
at 2022-07-21T23:49
at 2022-07-21T23:49
By Ina
at 2022-07-19T17:16
at 2022-07-19T17:16
By Elvira
at 2022-07-21T23:49
at 2022-07-21T23:49
By Catherine
at 2022-07-19T17:16
at 2022-07-19T17:16
By Mason
at 2022-07-21T23:49
at 2022-07-21T23:49
By Erin
at 2022-07-19T17:16
at 2022-07-19T17:16
By Damian
at 2022-07-21T23:49
at 2022-07-21T23:49
By Suhail Hany
at 2022-07-19T17:16
at 2022-07-19T17:16
By Caitlin
at 2022-07-21T23:49
at 2022-07-21T23:49
By Suhail Hany
at 2022-07-19T17:16
at 2022-07-19T17:16
By Caitlin
at 2022-07-21T23:49
at 2022-07-21T23:49
By Hedy
at 2022-07-19T17:16
at 2022-07-19T17:16
By Ingrid
at 2022-07-21T23:49
at 2022-07-21T23:49
Related Posts
Tudor Black Bay 36 黑面鋼帶 bb36
By Poppy
at 2022-07-20T19:46
at 2022-07-20T19:46
Grand Seiko GS SBGV005 44GS/藍針/舊標
By Queena
at 2022-07-20T19:31
at 2022-07-20T19:31
Hamilton 美國經典熊貓面計時腕表
By Jake
at 2022-07-20T18:57
at 2022-07-20T18:57
garmin tactix Delta Solar
By Jake
at 2022-07-20T18:23
at 2022-07-20T18:23
Seiko Skx007
By Jacky
at 2022-07-20T17:19
at 2022-07-20T17:19